王炳林:教师是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键所在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8-04-04浏览次数: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事关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和针对性,是指导做好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纲领性文献。我有幸参加会议,现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倍感亲切,深受鼓舞。讲话对办好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习近平总书记长达3个多小时的讲话入情入理、语重心长。我作为一名长期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教师,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一定要按照总书记的要求,在改进中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让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

 

 

一、教师要充分认识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办好我国高校,办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并以此来带动高校其他工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到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非常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其中的重要内容。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可以对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使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为学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可以使学生从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发展和伟大实践中,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断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

 

经过多年来的努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中宣部、教育部对统编教材及时修订,教育部推动建设涵盖各层次、多介质的立体化教材体系。各高校都能开齐开足思想政治理论课的4门本科必修课程和2门研究生必修课程。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约400所高校成立了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各地各高校的教师培训扎实有效,教学观摩活动有声有色,各地出台了许多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发展的优惠政策,已经显示出明显的效果。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极大地促进了教师科研水平的提升。目前,高校共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37个,二级学科博士点7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76个,学科研究能力和人才培养能力得到迅速提升,凝聚了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教育骨干队伍,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荣誉感和学科自信进一步增强。广大教师想尽一切办法创新教学方法,积极探索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网络教学相结合的新路子,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整体上有了明显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的正效应逐步显现。

 

当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任重道远。不少学生反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的理论性比较强,可读性和吸引力不够;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学生课堂的抬头率不高;教学的班级规模比较大,课堂讨论难以组织,因材施教更加困难。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待提升,存在职业倦怠现象;有些教师对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把握还不够准确,解疑释惑的能力有待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如何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如何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不断改善课堂教学状况;如何防止形式化、表面化,都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总之,如何以综合改革创新为动力,编好教材、讲好课程、建好队伍,切实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仍需要做出持续不懈的努力。

二、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键在教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

教师的自信是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前提。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教材建设、课程体系等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最关键的还在于教师。首先是教师的自信问题。如果教师自己不信,或者半信半疑,讲不深讲不透,那么能让学生信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性质,决定了对教师第一位的要求就是在政治信仰上要旗帜鲜明,要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如果教师自己在理想信念上含糊其辞、模棱两可,自然无法使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不断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水平,坚持科学与信仰的统一,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上下功夫。坚定的理想信念来自对科学理论的认知。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坚定的理想信念必须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之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之上。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之中,规定着社会性质和基本结构,推动着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就是建立在这样的理论基础上的。邓小平明确指出:“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学习马克思主义,最主要的是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坚定理想信念。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具体的观点,则要放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看待,不能照搬,不能用马克思主义的一些词句来剪裁现实,一句话,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教条。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正如恩格斯所强调的,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时代变化和我国发展的广度和深度远远超出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当时的想象。这就需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面对实践问题,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教师有了理论上的透彻理解和坚定的理论信念,才会更加热爱教学工作,才会保持旺盛的探索精神进行解疑释惑。黑格尔说过:“我们简直可以断然声称,假如没有热情,世界上一切伟大的事业都不会成功。”列宁也曾明确指出:“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总之,教师真懂、真信,有信仰、有激情,才能教育和感染学生,从而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教师提高科研水平是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教师要坚持潜心问道与关注社会相统一。我理解,潜心问道,就是要静下心来读书,扎扎实实研究问题。只有认真研究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不断提高科研能力,才能够为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只有对教学中的重大理论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且转换为自己的研究成果,才能把问题讲深讲透,进而做到深入浅出,增强吸引力和说服力。教师如果只是满足于看看教材上的理论观点或搜集一些材料加以补充,而对一些基本概念的内涵和重大问题的关键点没有深入研究,就难以回答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就会影响教学效果。有些教师反映,教学任务重、课时多,没有时间搞科研;也有教师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公共课,做好教学就可以了,做研究似乎没有必要。其实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大学的主要职能是培养人才,教学决定生存,科研决定水平。影响教学水平的基础在于科研,只有科研成果进课堂,课堂才会上层次、上水平。提高科研能力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应该认真选择研究方向。术业有专攻。教师应善于把专业背景、工作需要和中国足彩网_必威体育app官网特色等条件有机结合起来,选择自己的研究方向,有一种“根据地”意识,明确自己是研究什么领域、什么问题的,在这块“根据地”上辛勤耕耘,做出成果,才能增强学科自信,才会受到学生尊重。

 

有些教师往往为自己选题的大小而煞费苦心。选题的大与小的确是个难题。一般说来,大都主张“小题大做”,即选择一个相对小的题目开展研究,可以写深写透,做出大文章来。当然,题目的大小也是相对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关注社会的重大问题和党的创新理论,同时要结合自己的业务专长进行研究。题目无论大小,关键是找准切入点。选择大题目,也可以从某个方面深入开展研究,在大中见小、大中见深。确定了研究方向,要带着问题读书学习。开展研究工作都强调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既包含选题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也包括在日常学习中要经常思考的问题。有问题意识,读书就会有兴奋点,记忆就会深刻,就容易引发思考,收到启发,获得灵感。研究问题,写出文章或研究报告,不能仅仅视为评审职称的条件,更重要的是教师提升理论水平的需要。写一篇文章,从标题的选择到构思结构、从重点问题的解答到材料的选用,都需要反复思考琢磨。研究的过程就是能力提升的过程。撰写论文固然有方法问题,最重要的还是在干中学。有的教师对于写论文畏难情绪比较大,有的甚至感觉无从下手,关键是勇于尝试,勤于动笔,要在持续不断的写作中学会写文章。科研成果上课堂,教师的底气就会足,就更有说服力。

 

教师的言传身教是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教师要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坚持四个方面的“相统一”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根本遵循。思想政治理论课有知识的传授,但更重要的是方向引领和价值塑造。教师教给学生的知识,多年以后可能会过时,可能会遗忘,但教给学生为人处世的道理是学生一生的财富,养成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在课堂上怎么说,更在课堂外怎么做。教师要把知识讲授和价值观教育有机结合,既要有言传,更要注重身教,教师要成为学生做人的镜子,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高尚的人格魅力赢得学生尊重和爱戴。信息化时代,学生了解的国内外信息很多,如果教师对时政问题关注少,甚至不了解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也会因缺少现实针对性而影响其实效性。所以教师应密切关注社会现实问题,在实践中汲取营养,丰富思想,增强教学的时代感和针对性。只要是学术问题都可以研究,但研究成果怎么使用要有个规范。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身就是意识形态类型的课程,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课堂讲授要有规矩、守纪律,不能违背教材中的政治导向和基本观点,不能造成学生思想认识上的混乱。

三、教师要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是比较全面系统的,有助于学生把握基本原理。对于学生关注的社会问题和思想问题,仅仅讲授这些内容也是不够的,需要根据社会实践的发展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做到与时俱进,以便更好地实现理想信念教育和价值引领的目的。

 

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注重在历史与现实的联结中把握发展规律、明确发展方向。人类历史的长河,虽蜿蜒曲折,却一直奔腾不息、勇往直前。把握人类历史发展规律,才能坚定理想信念。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再到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这是人类社会演进的一般规律。邓小平曾明确指出:“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不同的国情也会使社会制度的变迁呈现不同的特点,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是不可逆转的,是可以被认知的。社会主义从提出到现在经历了500年的时间,也是在曲折中前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该把历史发展和现实的状况有机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树立历史思维,把握历史规律,坚定理想信念。

 

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解疑释惑,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把远大抱负落实到实际行动中。理论上不彻底,就难以服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任务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讲清楚,讲明白,深刻阐明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完成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就在于始终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并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当然,实践发展永无止境,我们认识真理,进行理论创新就永无止境。面对新的时代特点和实践要求,马克思主义也面临着进一步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问题。我们要以更加宽阔的眼界审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实践需要,坚持问题导向,坚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聆听时代声音,更加深入地推动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发展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丰富和发展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在中外比较中开阔视野、坚定自信。在信息化时代,学生经常会遇到中国与世界的比较,对于中国的问题,学生也自然会拿世界来比较,也会问其他国家会怎么样。如果没有正确的立场和方法,就会得出模糊甚至错误的结论。思想政治理论课不能回避这些问题,要善于在国际比较中讲清楚中国的优势和特色。西方一些国家极力推销其价值观和所谓民主制度,结果如何?中东北非至今尚没有停止的动荡和战乱已经说明了一切。对这些事例,要理直气壮地讲,深入透彻地讲,帮助学生在国际比较中坚定信心,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认识外部世界,真正认识到中国“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的极端重要性。

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来说,如何创新教学方法,增强教学的吸引力、说服力、感染力,比其他课程显得更为紧迫。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注重处理好三个方面的关系。

 

一是处理好教材与教学的关系。一方面,教材是教学的总依据,要根据教学目标要求,讲清楚基本原理和重点难点问题,帮助学生在掌握系统知识的基础上实现价值观的塑造。另一方面,教学又不能照本宣科,不能完全拘泥于教材,教师应该在把握教材体系的基础上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强化问题导向,把一些典型案例引入教学,既突出重点,又凝练特色,展示教师教学的个人魅力,不能只讲文件语言和书面语言,要让马克思主义理论说中国话,让基本原理变成生动道理,教师讲课要接地气、说家常话,使很多理念从天上回到人间,从空中回到地上,真正将教材体系转化成教学体系,真正让学生入脑入心。

 

二是处理好讲道理与讲故事的关系。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是讲道理,以理服人。但是讲道理也不是只讲抽象的理论,还要以情动人,以丰富的事例吸引人、感染人。理想的教学体系应该有精彩的故事来补充,善于讲故事应该是教学的基本功。所谓讲故事,就是用恰当的事例和人物活动阐明深刻的道理。讲故事看似简单,实际上是一个更高层次的要求。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是时代的呼唤。如何把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得有感染力和吸引力?既要靠科学的理论、真理的力量征服人,还要靠生动的方式吸引人。如果一节课都没有几个亮点,没有几个生动的例子吸引,那么学生听课时间长了就很可能玩手机或干别的了。讲好故事不是任性发挥,不是什么热闹讲什么,而是需要精心地做好教学设计。要根据教学内容,精选适当的事例、动人的故事和学生喜闻乐见的一些语言来讲授,把真正能够揭示深刻道理的事件和人物活动生动地展示出来,让学生有感悟、能回味。讲述理论要适当地多用简单直白、口语化的语言,深入浅出,体会学生心理,照顾学生情绪,多些“草根情怀”和“朋友圈情结”。当然,要也不能因为追求生动性而损害知识的严谨性,更不能无原则地讲些不健康的段子。

 

三是处理好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的关系。课堂教学要讲清楚道理,讲清楚概念,讲清楚基本理论。同时要注重教学方式的改进,突出时代特征,善于运用信息技术。应结合学生特点,做到理论教育与时事教育相结合、理论讲解与案例教学相结合、理论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线上线下相结合,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学生真正喜爱的课程,成为能够真正解决思想问题的课程。当然,教学形式是辅助于教学内容的,要把握好“度”,不能让形式冲淡内容。在听课中发现,有的教师熟悉多媒体技术,比较重视课件,但感觉有的课件稍微花哨了一点,有的内容又太多太乱,学生还没有来得及看清楚,课件很快就翻过去了。还有的教师完全依赖PPT,一旦离开了课件就无法上课。有的学生就反映,一堂课下来就光看老师的PPT了,不知道老师强调的重点是什么。为了提高抬头率,有些课件中的图片虽然很吸引眼球,但与教学内容没有关系,分散了学生注意力,这当然也是要避免的。形式服务于内容,在内容与形式之间找好平衡点,就会收到良好效果。

 

 

本文来源于《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01期。

作者:王炳林,(教育部社科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