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时间:2020-05-06浏览:6

摘要:伴随着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正处在一个伟大的转折上,从传统教育向创造教育转变,从过去的侧重知识传授转到更加注重对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上。在这种情势下,数学教育在人才培养中所体现出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因此,数学教学也应该打破传统教学模式,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必须让数学教育更加充分地发挥它的作用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容忽视,为此,必须对高职数学教学进行不断的改革和创新。  

关键词:教学改革;创新;教育理念;激发兴趣;因材施教

引言:在高职数学教学中,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厌学心理,主要体现于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有厌恶感,学习动力不足,对数学课采取一种敷衍的态度,迫于压力而勉强完成各项数学活动,因而数学学习成绩每况愈下。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一矛盾,是高等职业中国足彩网_必威体育app官网数学教育的重中之重,也是广大职教战线的数学教师应该认真探索于思考的问题。多年来在教学上进行了一些尝试,积累了一些经验,实践表明有一定的成效。

一、坚定教育理念

且不论是否所有的学生都能学好数学,有这样的信心,对学生有这样的期望,就是所有的教师值得思考和借鉴的。相信所有学生能够学好数学不仅是《教孩子学数学》作者的理念,也应该是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的指导思想。如果教师认定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中不可救药时,学生的心是何等的凄凉与失望。相信学生,会是一种莫大的鼓舞,它给予学生的不仅是动力,更是尊重、理解、爱护、支持……“以学生为本,服务学生”的办学理念是我们作为教师努力工作、积极工作的动力。

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般说,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增强学习的动机,增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进而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而这种学习效果的满足感又进一步强化了学习的兴趣。没有兴趣,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任何教学活动都是低效的。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尽可能地创设问题情景,适应学生的认知特点,诱发学生的好奇心,让数学走向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使他们的思维活动在问题的牵引下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何挖掘学生学习兴趣的潜在因素,变得至关重要。我们要尽可能做到一上课就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他们的兴趣,使他们以最快的速度进入“最佳学习状态”,这是上好课的首要前提。教师还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尽可能地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尊重学生、面向全体学生是激发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做学生喜欢、信赖的老师。比如: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我们应该用期待的眼光看着他们;如果回答错了,既不能讽刺,也不能不理睬,而是应该想办法引导他们把问题回答正确完毕,再予以肯定鼓励。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质疑是学生创造的起点,当学生感受到自己提问和自我解决问题的乐趣时,就会主动地去学习。可见,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鼓励质疑对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多么重要。总之,只要我们用心巧妙地运用方法,就能切实可行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创新是硬道理

我们应该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素材,变传统的教教材用教材,让学生感觉书本上的知识是的。将课本上的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多提出一些生活中与数学息息相关的事例让学生思考讨论,使他们觉得生活中处处是数学,从而喜欢上数学,迷上数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有较为坚实的教育理论修养,有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意识和能力,有在教学领域研究探讨的主动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绝不是学生的“主宰”或“领导”,我们应该与学生合作,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以培养能力为核心,以知识为载体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分析方法,这是课堂教学真正的价值所在。我们必须认识到:方法的教学才是最终的教学。

四、让学生在成功中重塑信心

人往往因为自信而成功,也往往因为缺乏自信而失败。19世纪的思想家爱默生说:“相信自己‘能’,便攻无不克。”拿破仑甚至讲:“在我的字典里没有‘不可能’这个词”。也正是因为没有这个词使他南征北战,横扫欧洲大陆。相对于本科生,高职学生多存在一些无望、失败的心理,总认为自己是落榜生,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地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只关注好学生,而应把中国足彩网_必威体育app官网的注意力偏向差生。对不同的学生不强求统一.,克服平均主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例题、课堂练习题、课后作业的布置上,根据不同学生的水平提出不同的要求,做到因材施教,让好学生更加拔尖,让差生尽快成长,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作者 王伟)

参考文献 [1]李伯黍、燕国材等.教育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陈琦.《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北京示范大学出版社,2002.

3]邵瑞玲、皮连生.教育心理》.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4]华国栋.差异教学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5]许长捷.试论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中国科学教育,20052).

6百度网站http://www.bai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