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等数学中的无穷思想

发布者:徐德郑发布时间:2018-04-18浏览次数:4

摘要:高等数学中导数、定积分、级数等内容中都蕴含着丰富的无穷思想,无穷把看似互不相干的事物联系了起来。近似与精确、直线与曲线、有理数与无理数,既有差别又有联系,在无穷过程中,就可由此达彼。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有必要让学生感受到“无限”的魅力,尽量多地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相联系,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把握无穷思想。

关键词:无穷;级数;定积分

数学学习中,有必要让学生感受数学外在形式的简洁美和内涵丰富的深刻美。这种美在无穷、极限问题上表现的淋漓尽致,从有限到无限思维方式要发生较大的转变,处理问题由静态发展到动态,由简单规则的几何图形发展到复杂不规则的几何图形,由特殊发展到一般。这就使得学生难以理解,是教学中的难点。

现代认知科学研究已经清楚地表明,认识并非是一个被动的反映过程,而是一个以主体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应该对知识简单的重复,而是有教师自己的分析和理解,其中包含寻找让学生容易接受知识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穷、极限方面教学时教师要尽量多地与学生已学过的内容相联系,充分展示无穷、极限的魅力,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去组织教学,使学生较好地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

无穷是没有穷尽,没用限度的意思,也即无限。数学中的无穷非常重要,有许多与无限相关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比如极限理论与微积分的思想、方法等。当人们研究无限并且考虑他的性质时,发现无限自有它的奥妙。

一、无穷个有理数的和

e这个无理数是在对数中引入的,以e为底的对数叫做自然对数,并且给出e=2.71828…,这是学生在高中时对e的认识。还有从小学就经常用到的圆周率π,也是无理数。高等数学中有很多有关无限的知识能与这些无理数联系起来,教师把这些挖掘出来,一方面能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无理数,一方面能更好地把握无限,同时体会到数学的魅力。

例如:函数y= ex展开成麦克劳林级数

ex=1 +x +x2+x3 +x4 +…

为了加深学生对这个幂级数的认识,当x =1

e=1 + +  + + +…

e这个无理数可以用无穷个有理数的和表示,看似毫无关系的知识之间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这是一种出乎意料之外的美。

同样反正切函数展开成麦克劳林级数,当x=1时有

π=4(1 - + - + …)

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有理数与无理数的许多联系,这些联系帮助我们通过有理数去把握无理数。有限个有理数之和必然是有理数,无限个有理数之和则不一定是有理数了。把级数与学生已有知识建立起联系,会发现级数并不是那样生涩、遥远,还是有平易近人的一面。

二、等比级数(也称几何级数)

在等比级数中可以让学生练习求等比级数 +++…

得出的结论能又一次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奥妙。

0.是一个无限循环小数,是一个有理数,而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那么0.与整数和分数中的哪一个数相等呢?  

     0.=0.9999…

     =+++…

这就是说0.是一个无穷等比数列各项的和,这个数的公比q=,首项是,用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求和,再求极限容易得出

     0.=( ++…+)=1

利用无穷等比数列(q|<1)的各项和能将无限循环小数化为分数或整数。当然任意一个无穷等比数列aaqaq2,..., aqn,...  各项的和即等比级数,当|q|<1时都可得结果

三、无限分割

定积分的概念是从求曲边梯形的面积入手的,主要思想是无限分割、以直代曲。这些思想早在我国魏晋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刘徽就用来创立了割圆术。刘徽的割圆术是他成功应用无限分割思想和极限思想的光辉典范。刘徽为了计算圆的周长创立了“割圆术”。定积分的概念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在讲授求曲边梯形的面积时也介绍一下割圆术,与学生以往的知识建立联系,有助于对定积分概念的理解。

刘徽的割圆术,首先作圆的内接正六边形,其次平分每个边所对的弧,再作圆内接正十二边形,用同样的方法,继续作圆的内接正二十四边形…,显然,不管边数怎样多,圆的内接正多边形的周长我们会计算。那么这一串圆的内接正多边形与该圆周是什么关系呢?刘徽说:“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合体而无所失矣”。“割之弥细”用圆的内接正多边形的周长近似代替该圆的周长,而圆的周长“所失弥少”。当“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既当边数无限增加时,这一串圆的内接正多边形的极限位置,“则与圆合体”。这显然是一个极限过程,只有在无限的过程中,才能真正做到“无所失矣”。

在任何有限过程中,仅仅解决了圆的周长近似计算问题,而在无限过程中,才解决了圆的周长精确计算问题。

四、包含无穷多个元素的集合

包含无穷个元素的两个集合,只要元素之间存在一一对应,那么就成这两个集合的元素个数相等。例如:自然数集{01234…}与自然数平方的集合{0149…},这两个集合的元素个数是相等的。

历史上曾认为前者的元素个数大于后者的元素个数,这个“全体大于部分”

的直观原则是从有限数量的事物关系中抽象出来的,自然不适用无穷集合的情形。

无穷把有理数与无理数联系了起来,无穷把正多边形与圆联系了起来,无穷把看似互不相干的事物联系了起来,这就是数学中无穷的奥妙。在教学中充分展示这些联系不仅能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美妙,又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深刻理解和掌握。已知与未知、有限与无限、近似与精确、直线与曲线、有理数与无理数,既有差别又有联系,在无限过程中,就可由此达彼。奇妙的数学,有无穷的未知等待我们去发现、去探索,也有无穷的奥妙、无穷的快乐在其中。(作者 刘亦春 张书玲)

参考文献

[1]刘玉琏,傅沛仁.数学分析讲义.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1.

[2]徐利治.论数学方法学.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

 

刘亦春(1965—),女,山东德州人,山东电子职业学院副教授。

张书玲(1970—),女,山东德州人,山东电子职业学院副教授。